婚姻里很多人往往会陷入一种“幸福错觉”,那就是下意识地认为婚姻幸福与否的关键是取决于伴侣表现的。
有个题主说:自己的丈夫没有本事,大学恋爱一直到结婚生子七八年,题主经过自己努力当上了大学老师,而丈夫一直在备考公务员,没考上,现在的工作因为年龄上的问题也面临着即将淘汰的风险。看着同事家的老公都很有才华能力,自己实在没有开心不起来,对他也没有啥信心了。
字里行间,满是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生活的柴米油盐,也逐渐磨平了当时的浓情蜜意。
人都有攀比心,总拿伴侣与他人比较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总是下意识地用别人的幸福标尺,衡量自家爱情的温度。
那为何我们总会陷入这样的比较陷阱呢?从心理学角度看,一方面,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像一面无形的镜子,时刻映照出所谓 “成功伴侣” 的模样。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人们潜意识里渴望通过伴侣的成就来证明自身价值,获得他人认可,于是不自觉地用物质、地位等硬性指标衡量爱情。
就像那位开头的案例,面对职场竞争与生活琐碎,同事丈夫的风光无限成了她内心焦虑的导火索,迫切希望自家老公也能达到同样高度,以缓解自身压力。
另一方面,“贝勃定律” 也在悄悄作祟。它说,当人经历强烈刺激后,再面对普通刺激时,感受会变得微不足道。
在感情里,最初的心动让我们沉醉于伴侣的闪光点,可随着时间推移,日常相处的平淡逐渐掩盖美好,这时候别人家伴侣的优异表现就新鲜的,强行闯入视野,衬得自家那位愈发黯淡无光。
于是,曾经温暖的早餐、疲惫时的陪伴,都在对比下失去分量,我们只聚焦于没有得到满足的期待,对眼前的幸福视而不见。
如果说只有丈夫考了公务员之后才能开心,那这样的开心很缥缈,它意味着你必须满足其中一个需求才能获得某种奖励的时候,关系的性质就变了。
觉得自己不幸福不开心的时候是能自觉地找到很多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你允许这些主观意义上不好的事情逐渐发生,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他人:都是因为你,我才觉得那么难受。
只是,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他人,而在于自己。
把那么多的期待和希望都强行塞到别人身上,那自己呢?其实自己又是会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如果一定要找到一种无论如何都能幸福的婚姻,那就是:
你对婚姻,本身就不抱有任何期待。